1 1

党群建设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提升党支部书记履职能力,根据《2022年度集团党总支、党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实施方案》精神,1月16日,公司党总支召开 2022 年度党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会议。公司党总支书记、执行董事李刚,纪检委员刘阳,组织委员彭程及各支部书记参加此次会议,会议由纪检委员刘阳主持。     会上,各党支部书记围绕“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及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议、省(中)直企业党建工作会议部署要求以及《2022年省工程咨询集团党建工作要点》”等工作情况进行述职,实事求是总结成绩和经验,客观分析存在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具体解决措施,安排部署2023年工作计划。党总支书记李刚采取“一述一评”方式对6名党支部书记述职进行点评,指出各党支部党建工作及党支部书记个人的成绩和不足并对下一步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在总结讲话时,李刚指出,过去的一年,按照集团党委工作部署,公司党总支和各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广大党员在政治站位、理论水平、组织生活规范性、作风形象等方面均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党建工作的引领下,公司经营工作成绩突出,高质量完成年度各项任务指标。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李刚也指出了我公司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并就如何做好2023年党建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一是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强化政治意识,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二是以思想建设为核心,切实加强党员教育,坚持落实组织生活制度。三是以组织建设为重点,不断提升党员活力,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会议最后,与会人员就党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情况进行现场评议考核。
党的二十大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吹响了踏上新时代新征程团结奋斗的时代号角。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团结奋斗”列入党的代表大会的主题并写入党的代表大会报告的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告诫全党必须牢记,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2022年12月26日至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强调:“明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记‘三个务必’,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努力实现良好开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好基础。”2023年到来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新年贺词强调:“明天的中国,力量源于团结。”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团结奋斗的思想内涵,全面深刻理解新时代团结奋斗丰富内涵的科学方法,结合工作实际明确其实践要求,是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应有之义。 科学把握新时代团结奋斗的思想内涵 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团结奋斗写入标题、纳入主题,以团结奋斗开篇、以团结奋斗收尾,团结奋斗贯穿始终,报告通篇洋溢着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带领人民团结奋斗的昂扬气概和踔厉奋发精神,体现了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贯的执政理念。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明确宣示了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的立场和决心。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等国内外多个重要场合,都反复表达了这一立场和决心。在二〇二二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把团结奋斗上升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的高度来认识,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凸显出来,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真谛,高度概括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为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思想指引。 团结奋斗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党的二十大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基础上把实现伟大梦想推进到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用共同目标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团结奋斗目标的特定内涵,指明了新时代新征程团结奋斗的努力方向。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同时就提出了广泛汇聚团结奋斗正能量、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要求。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意味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意味着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真诚意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新时代新征程团结奋斗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分“两步走”的总的战略安排,既体现了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接续奋斗的坚定立场,又展现了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继续把目标聚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使命的坚定意志。 团结奋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特别强调,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从新时代所处历史方位的战略高度定位团结奋斗,凸显了团结奋斗在新时代的极端重要性,这是党的二十大的重要理论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这一重要论断,写入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认识和把握新时代特征及要求的基本遵循。团结奋斗在新时代的战略定位,深刻揭示了新时代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前进形态。党的二十大把团结奋斗摆在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并突出强调牢牢把握这一时代要求,是由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前进道路上面临的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决定的,是由我国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决定的,是由我们面临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以及中华民族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而团结奋斗的民族品格决定的,旨在新时代新征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形成不畏风险挑战、凝心聚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从规律性认识层面,提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这在历次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还是第一次,表明我们党对团结奋斗的理论认识达到新的高度。2022年3月5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讲话时,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了包括团结奋斗在内的“五个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把这“五个必由之路”作为一个整体提了出来,并告诫全党必须牢记,这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正是基于这样的伟大实践,深化了我们党对团结奋斗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极端重要地位的思想认识。这一规律性认识既是基于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实践的深切感受,又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这一规律性认识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时得到历史确认。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二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百年奋斗历史告诉我们,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前途,能团结奋斗的政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百年奋斗历史还告诉我们,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我们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还要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这些历史启迪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作为党的基本遵循确立下来,并坚信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党的二十大作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的重大理论判断表明,团结奋斗不是一般性的号召或要求,而是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时代性、实践性指向的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这是我们党深刻把握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的体现,是我们党历史自觉的体现。 团结奋斗必须夯实共同基础,落实到党的领导作用发挥的各方面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团结奋斗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部分指出,要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在政治建设部分部署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时指出,要强化共同奋斗的政治引领;在文化建设部分提出,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社会建设部分提出,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这些要求表明,团结奋斗体现在党的领导作用发挥的各领域全过程,体现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各方面各环节,只有把这些要求落到实处,才能形成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这些要求接续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一贯要求。2013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2018年4月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2019年1月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2022年1月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等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团结奋斗,不仅涉及党的宣传工作、统战工作,而且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方方面面,只有夯实各方面的基础,把各方面的力量汇聚起来、凝聚起来,才能形成新时代新征程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深刻把握新时代团结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从历史逻辑看,新时代团结奋斗的新观点新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时代特点,对我们党不懈奋斗优良传统继承创新的结果。只有把团结奋斗放到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之中来认识,才能清晰地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新的实际对党的优良传统进行的创新和发展,才能更好地把握团结奋斗内涵的发展脉络,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好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开辟未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结果。”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团结奋斗的理论观点和内涵,需要我们把团结奋斗放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进行观察,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历史本质。此外,历史地看,我们党对团结奋斗的认识也有一个长期的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分析革命斗争成功的原因以及开创革命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实践过程中提出团结奋斗这一概念。毛泽东直接使用“团结奋斗”这一提法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筹备成立人民民主政权的过程中提出的。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政策稳定,中国大有希望》中提到团结奋斗,提出我们党要恢复和发扬团结奋斗这个传统。我们党对团结奋斗展开初步的理论探索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主要是阐明了其重要性、动力来源、思想基础和共同理论基础等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对团结奋斗作出深入的理论探索并上升到规律性认识,为新时代新征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从理论逻辑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团结奋斗的新观点新理念是新时代奋斗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只有把团结奋斗放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来认识理解,才能深刻地把握团结奋斗极为深厚的思想底蕴和极为丰富的理论内涵,才能做到理论上的清醒、坚定和自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团结奋斗”7次、提到“奋斗”28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至第四卷共提到“团结奋斗”47次(其中,第一卷11次、第二卷6次、第三卷15次、第四卷15次),提到“奋斗”790次(其中,第一卷131次、第二卷95次、第三卷313次、第四卷251次)。通过这两组数字,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两个结论:“团结奋斗”只是“奋斗”的一部分;经过新时代十年的实践,“团结奋斗”在“奋斗”中占的分量明显增强。这启示我们,深刻认识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团结奋斗的思想理论内涵,必须把团结奋斗与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弘扬奋斗精神以及艰苦奋斗、接续奋斗、共同奋斗、持续奋斗等联系起来、贯通起来,与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奋斗精神等联系起来、贯通起来,特别是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伟大奋斗”联系起来、贯通起来,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从实践逻辑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团结奋斗的新观点新理念是从新时代的实践中得来的。只有把团结奋斗放到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伟大的变革之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团结奋斗的意涵,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才会无比珍视和坚定这条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从16个方面总结概括了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这是习近平
聚焦二十大报告——
数读二十大报告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此次习近平总书记来辽宁考察期间,深入社区、看望群众,知民之所想、察民之所虑。总书记强调,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人民谋幸福。   殷殷嘱托犹在耳畔,责任担当落在实处。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寄语使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深受鼓舞、干劲倍增。大家一致表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总书记为辽宁擘画的振兴发展蓝图变为现实,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事关千千万万家庭幸福安康。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深情寄语让我省教育系统教职员工备受鼓舞、充满干劲。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冯守权表示,教育是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全省教育系统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拼抢争实”的干劲和“争第一、创唯一”的激情狠抓贯彻落实,用实际成效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全力推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格局,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持续推进“双减”工作走深走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老年教育示范区,倾心倾力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充分发挥教育解决“一老一幼”关切的基础性作用,促进老人生活幸福、孩子身心健康。   “坚决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转化为强大工作动力,全力营造安全顺畅的道路交通环境。”省公安厅交通安全管理局广大干警一致表示,将切实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时刻绷紧安全之弦,抓实抓细除隐患、防事故、保安全、促畅通各项措施,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尤其当前,举全警之力坚决打赢夏季道路交通安全整治百日行动攻坚战,坚决遏制道路交通事故,全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最大限度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好服务新时代辽宁振兴发展大局。   省民政厅召开专题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省政府党组扩大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全省民政系统干部职工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充满干劲,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点关注“一老一幼”,持续厚植为民情怀,把被群众需要作为幸福之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及时传递给困难群众,把民政工作做到困难群众心坎上。   省人社厅党员干部纷纷表示,作为民生保障部门,面对新嘱托、新征程,我们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坚决扛起稳就业保就业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聚焦振兴发展精准引育留用人才,深入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实施兴辽英才计划和技能辽宁行动,全力办好第一届辽宁省职业技能大赛。聚焦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奋力开创辽宁振兴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重要指示,让我们备受鼓舞,干劲十足。”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员干部一致表示,作为部省共建城市更新先导区,我省始终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统筹谋划,在改造过程中,坚持以居民意见为主,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后,我们将把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融会到思想里,落实到行动中,下大气力抓好老旧小区改造、燃气管网改造、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工程,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   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召开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思想深邃、内容丰富、意义重大,指导性、针对性很强,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坚决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慎终如始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统筹做好卫生健康各项重点工作,深入推进健康辽宁建设,努力实现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受灾群众的救援安置情况。他对做好防汛工作、提高灾害防御能力作出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省应急厅救灾和物资保障处三级调研员马文越表示,作为省应急厅负责救灾和物资保障的工作人员,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将总书记的殷切期盼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持续密切关注全省各地气象预警预报信息,主动做好灾情统计和会商研判,不断补充应急救灾物资,增加储备数量,完善调拨机制,及时下拨中央和省级救灾资金和物资,认真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省乡村振兴局引发强烈反响,全局党员干部纷纷表示,在新的征程上,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促进工商资本下乡项目与农民利益联结更加紧密,推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有关具体工作,让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要求,立足公证工作职能定位,积极践行公证为民的服务宗旨。”省公证处主任温艳霞表示,一定坚持公证为民、便民利民,为人民群众多办证、办好证;坚持公证的公益性、非营利性,合理分配办证资源,不断提高公证服务均等化、可及性水平;坚持依法依规诚信执业,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价值追求,确保公证工作客观公正,切实提升公证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强养老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养老服务。这些暖心的话,让我们老年人对幸福晚年更憧憬、心里更踏实。”铁岭市昌图县昌图镇果园社区82岁居民赵永斌感叹道,养老在社区,生活有保障,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养老金年年涨,社区对我们老年人也格外重视,有什么需求跟社区说一声,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就会上门帮着解决,真是小事不用出社区,大事不用出街道。怕我们老年人寂寞,社区还经常组织各类文体活动,引领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和志愿服务,在促进我们身心健康的同时,还让我们发挥余热,让我们这些‘夕阳红’感觉‘正青春’。”   (辽宁日报记者 赵婷婷 明绍庚 刘乐 关艳玲 徐铁英 王敏娜 刘璐 胡海林 黄岩)  
上一页
1
2
...
4

辽宁工程招标有限公司